生活的主体内容终究是在衣食住行、吃喝拉撒、工作学习中完成。过得幸福与不幸福,主要是在各种情绪涌动时,你是否还能够很快让自己平复,能够平静地继续衣食住行、吃喝拉撒、工作学习。
人在欢快和娱乐中很难成长,也很难拥有经验,我们所有的能力和智慧,其实都源于痛苦。也就是说,坎坷和磨难,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。
跟随身体的指引,可能想哭,可能想说,可能想喊,可能想打,也可能想抱抱自己。总之,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,身体想怎么动就怎么动,直到身体感到舒服一些。要明白,身体在很多时候都比我们的大脑有智慧。
哈佛医学院临床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·肯·杰默在《不与自己对抗,你就会更强大》中写道:“人生中大多数的痛苦不是别人给你造成的,而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。”人生失意时多,如意时少,所以有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之说,没有人是例外。只是我们常常知道自己的不如意,却不知道他人的不如意。只有把种种不如意当作生活的常态,与之和谐相处,我们才会感受到宁静和幸福。
说实在的,我也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母女分离,我将会怎样的心碎心痛。女儿的哭泣,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很多难过和酸楚。但我也清楚地知道,人生无常,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早晚有一天,我们母女会面对彼此分离的永诀,这就是生活。如果能让女儿早些准备,也是件好事,这样万一意外发生了,她有过准备,也不至于因为太过突然而痛苦不堪。
作者:海蓝博士
摘录自:《不完美才完美:情绪觉得命运》